close

今天看起來傷口有慢慢變乾趨勢,沒有再滲組織液了,那應該就沒事了;本想著今天還是濕的話就要問問護理師同事是我處理錯誤嗎,要怎麼處理這類傷口才對,想來這些護理基本知識技能都還是來這裡之後才學會的,同事們最常一副不可思議的臉看著我說不知道我到底怎麼長大的,很多生活基本觀念都歪樓 (也有很多很特別的令她們佩服的技能),不過再下一刻她們就會釋懷/放棄(?地說沒關係反正你這樣也都平安長大了,很棒,但還是要學一些正確的常識啊,然後告訴我正常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怎樣怎樣,我理解覺得可用可接受的就學起來,不接受的就聽聽,內心謝謝她們的善意。

關於昨天的那個有標準答案在框框裡的制式的格式的問題裡(感覺還沒睡醒詞語能力障礙),覺得自己回答得很艱難的大概會是興趣/喜歡的做什麼,這類的問題,雖然要胡說也是可以但就是覺得違心。知道自己有喜歡的什麼,但卻會覺得自己的喜歡不像其他人那樣有熱忱、閃閃發亮的、很深入了解的/很懂的,而會經常質疑著自己這樣的感覺這樣說著的喜歡,是喜歡嗎?

這樣的矛盾很常出現在很多地方,單以喜歡的事物列舉的話,試著寫下來看看,寫跟說,既無法說就寫吧。

[寫了之後才知道自己的思緒跳躍與邊寫邊忘的許多許多,還有類流水帳式的記錄,暫無法精確精簡的文字。]

1.嚴格來說真的能說得上喜歡並且比別人懂更多更深入一點點的,符合人們那種充滿熱忱的喜愛,大概只有拼圖了,大概也是一直不肯拆琉璃唐草的原因吧,最後一幅了,也沒再多的空間,但很喜歡那些拼圖成品,沒有人理解也無所謂,自己覺得喜歡就好,成就了我相對能安心存在的房間。(同事都覺得我浪費錢但後來覺得這就是價值觀問題吧,我也沒有一定需要被誰認可)

2.喜歡做小手工藝,但是絕大部分的材料都轉贈了,最後留下的剩下繡布繡線跟方格紙,但沒有圖像畫面也就自然不會再開始新的小繡件,那每樣作品都是一期一會複製不出來的,極大期應該是大學時期吧;後來也陸續做了送給自己內在世界的小東西。去年還是今年折了幾朵緞帶玫瑰插在花瓶裡,可惜沒有找到想要的其他顏色,最後只有紅色,總歸成品是喜歡的紅。

3.喜歡聽音樂,可能有非主流音樂、動漫配樂、主流音樂之類的,混雜許多;其中真正會追蹤現況並且有著人們熱愛程度的可能也不超過5個,或者有不少都已經不存在,也有許多是未曾認真深入;大致上音樂就是聽著,喜歡就聽著,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有的spotify,但很感謝自己讓音樂進入自己的生活,至少在印象裡自己開始大量聽音樂可能也是工作後第不知道幾年才出現的,聽音樂祭、專場也是。要在各類裡列舉最愛的絕對還是Tizzy Bac、梶浦由記、YOASOBI。還有很多很優秀的喜歡的音樂,對音律與節奏白癡的我來說,音樂一直都是很美好的,雖然不懂那些專業。

4.喜歡閱讀,可能也是很雜,甚至描述不出來自己喜歡什麼作者書籍之類的,買書勤勞閱讀怠惰,開啟閱讀的契機還是不知道哪天學校集體幫校友辦理的北市圖墊子借閱證通知,覺得有人代辦很方便就填了申請單,好像在某個時期自己真的很大量在借書,具體想不太起來但是有印象;從以前的只有繪本/心理/療癒/小說之類的主題,慢慢向外拓展了視野,認識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買了一些不一樣的書,書箱裡永遠都有始終塵封無法閱讀的書,也出現了一些很看不下去但逼自己看完或是直接棄坑的書,有些買有些借,具體要說自己看了什麼作者是誰有什麼感覺,好像很多也回答不出來,但是閱讀的時候可以開啟不同的世界,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吧。那本閱讀暫停一年的療癒聖經就是很重要很想閱讀但一直無法閱讀。喜歡蜷川實花、kagaya、張亦絢、胡淑雯、葉青、前期的宋尚緯、胡展誥、無眠......等等還有其他很多不全記得但喜歡的被自己收入的繪本、小說、劇本、詩集之類的。然後也在接觸不同類別時候發現自己不喜歡什麼,例如很難喜歡潘柏霖,有趣的是so far唯一還能讀下去的只有不穿紅裙的男孩,但是目前也擱置中XD最遺憾的莫過於絕版的葉青,後來我會經常從圖書館裡借出來,在真正翻開閱讀她的文字之時,我已錯過了緣分;偶然翻閱紀錄時候發現自己在絕版前就曾經接觸過她的文字,但對當時的記憶卻是全無,也所以覺得緣分就是這樣吧。也有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文本,例如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動不動就要來做愛呢,無法理解XD

5.喜歡特定電影、劇場、不垃圾(?的劇、動漫,跟閱讀類似,裡面有很多不一樣的世界,也有許多我需要理解但還無法理解的東西,生而為人需要明白的一些什麼。劇場相對可以天馬行空,與現實拉開距離,好像在這裡又不在,界線模糊的存在與張力。也一直念念不忘京都的ギア,嚴格來說那個應該算默劇但又完全不覺得是默劇。下個月的Re/turn也是值得期待的吧。多虧疫情期間的線上劇場,認識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當然也認識了沒興趣的。上次藻吧的老闆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認識,就當他是真心話了,不然順著不同人說著不同話語的那種對話,我是真的分不出來,就像每次我都以為同事很認真在跟客戶聊那些,後來才知道他們內心戲跟我看到的完全不同,他們並不一定認同或真心,但是因為工作需要所以必須那樣做,當然他們也不說謊不違心,所以在我看起來覺得都是真的,那是至今我仍無法分辨真假的,在許多事情上都是,無法理解那些言詞是玩笑話還是認真的,是要聽聽就過了還是該放在心上的,這樣的判斷能力依然很弱。只提了劇場,其他的那些對我來說都是同理的,電影/影集/動漫也是,具體也說不出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類別、人也沒認識幾個,但會看的就會看下去,好像不太特定,但我相信應該是有某種規則存在的;至少印象裡確定的一點是自己會被黑色所吸引,但逆敘述不真。近期最記得的是藍色恐懼,好像也是年初時候的事情了,雖然不是很記得自己怎麼去看的,然後應該也是今年把以前看過的黑天鵝重看了也收藏進書箱裡;看了太宰的人間失格,不是很喜歡;然後想起自己好像曾經想看白夜行;另一個在印象裡的事情是藍色恐懼自己好像不是第一次看,可是具體是什麼也依然想不起來,也可能只是似曾相似的錯覺罷了。自己收藏的待看清單裡還有也取名叫人間失格的human lost跟妄想代理人,好像有印象記得自己是要跟朋友一起看的,可是想不起來看了嗎。後來的我有時會不是很確定自己記得的是現實還是其實是夢境,需要在一些推敲中確認是夢境記憶,工作上也會,還好工作上的事情很容易能夠辨清。

6.喜歡旅行(?,像自己去日本的那次那樣,像自己去阿里山的那樣,像想不起來但美美的花東那樣,也或許是單純喜歡山和海,好像也同理是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或者放空,或者寧靜。日本的話除了京都,之前第二想去小樽,想看看雪景,看看玻璃音樂盒,夢幻的夢幻或者現實。

7.喜歡玻璃工藝、銀飾、手做小飾品,多是不得其門而入,對於專門做成體驗課的那種好像還好。喜歡為自己煮東西/做料理,印象裡那種照顧自己的感覺很溫暖很美好,但是漸漸淡忘那樣的喜歡,也可能是隨著味覺經常弱化鈍化而失去喜歡 (禮拜六學妹請我試味道問結果如何,需要再濃再淡? 實際上我真的不清楚,不過水蓮的胡椒好像太多了,有種這樣的感覺;高麗菜沙拉學起來了記得了,希望有機會做給自己,嚐味道時候覺得可以再重一些,但其他人都說覺得可以了,所以想來是自己的問題;不吃辣也不喜重口味的我,在食之無味的日子裡就會吃著平常無法吃下的食物或者失去食慾,或者完全無法評斷食物好不好吃自己喜不喜歡,那天同事還說恭喜我終於進步到可以跟他們去吃麻辣鍋了,要是真去了大概會大事不妙,畢竟身體還是無法承受吃辣的,食後的胃痛會告訴我這個不行。),或者是因為沒廚房,或者是迴避什麼;但久違的在沒有廚房的這個房間裡做出食物給自己時候還是很溫暖的吧。那天看到人家帶了整組刀具散發滿滿自信與熱忱閃閃發亮的氣息,很難移開視線;刀看起來很利很好切但不是很敢拿,怕碰了自己會被帶走,在那個場合絕對不允許發生的。喜歡貓,有時候很渴望能夠養貓,有時候又完全放棄,大概程度上跟想要給自己一個有廚房能養貓的家,是一樣的等級;極度渴望,極度絕望。學姊說過不切實際的夢還是快點回現實的好,我同時覺得自己並非不切實際,只是自己限制太多又有太多無法釐清的問題拖著,同時也覺得雖沒有不切實際可卻又是無法實現的絕望,很極端的矛盾共存。喜歡花藝(/茶道),可能是日式的一些傳統的東西?跟禮儀有關,不過也是跟刻板體制有關,並未深入研究但是喜歡的。喜歡植物,但好像在某個記憶開始自己一直殺死植物,沒有一株能順利活下去,而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要喜歡比較好,不接觸它它就不會死。後來現在陽台還有4小盆植物活著,覺得很安慰;想起要我一直養新植物的友人&藻吧老闆說的,植物就是要一直養沒錯,類似三折肱而成良醫的道理,多死幾次就會知道要怎麼照顧或者這個環境適不適合這類植物。之前醫師好像也曾提過適合我嘗試的諮商治療可能會是藝術、園藝、SE、劇場、EMDR之類的,其中一個已經宣告二度嘗試失敗,但總歸能夠嘗試的就在可以的時候試著去試試看;聽醫生說我從108年就開始在那裡看診了,也就是花了可能3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信任願意嘗試轉介/在那裡諮商,這樣的數字好可怕,好緩慢好艱難;其實也不是很確定,至少我知道自己內心並不是很喜歡名醫,名醫必然就是難約,但磨合期的嘗試,現下的我仍選擇再試試看;總會想起最初和心理師工作時候他說的,我就當作被騙吧,去個幾次,也不會有太大損失,如果沒有去嘗試,想必也不會開啟後來這些年的這些自我認知,以及許多無解之境,即便是去年結案後,也還是會發現過去諮商的某些東西會在某些時候浮現,會想起一起工作走過的路上一些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我想過,那時候結案後的自己,說不定可以用失戀來形容,不過要說諮商是戀愛卻也又完全不是那種東西,但當時自己的狀況很膠著,心理師說她相信無論我選擇繼續或結案都是程度上差不多的痛苦與艱難;想來一方面是失去了長期以來的某種支持,另一方面是當時解離的情況有些嚴重,對心理師來說也不是他能處理的,我們需要評估如何做對自己/個案來說比較好。要是回想,其實也無法想起太多當時前後的情況,只記得有段時間自己非常想死,也有段時間失去很多記憶片段,大致是這樣的事實,具體不太清楚。後來自己撐著走過的時間剛好在Motown裡獲得一些安定,走到今年的這段時間裡也發生過片段缺失,大概一直都起起伏伏的,有些記得有些分不清;無論如何都要用力謝謝努力維持工作賺錢穩住經濟的這個自己。扯太遠了。

8.喜歡喝酒,但背景知識幾乎等於零,喜歡的酒類也幾乎是很小眾的好入口的酸甜甜的妹酒,這樣算喜歡嗎,不懂得品酒,對主流的紅酒跟威士忌真心不愛,後來有認識一些能入口的不排斥的威士忌;舉凡在吧檯被問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的時候,很難回答出來,在53獲得的進步是知道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是什麼,例如水果/Rum base/Gin base/香甜酒/梅酒/苦精/藥草/煙燻......等等的,無論是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都是要試過之後才會知道,甚至是大量嘗試後才能斷定真的不愛;類推到其他很多事情都是同理的。我是真心沒有酗酒但也真心發現自己有某種程度的習慣/微微成癮存在,酒精濃度不高酒量也有限,要真說酗酒發洩,好像也很不是;就是在某個微醺程度上好像會很開心,總有這樣的印象,不是很確定。梅酒、sloe gin、蘋果酒、冰釀、超商小罐罐,大概是現在可以自己在家喝得自在的;上次在藻吧喝的那個酒量,讓自己完全難以相信,大概那天狀況不錯或者過去一年被訓練的吧,不然很少能喝到4+2,還是都有厚度的。Motown與53時期帶給我很溫暖的一年,即便對他們來說只是每日微不足道的日常,但在我的記憶裡那會是很美好的存在,無法被取代的,一直一直。雖然有人介紹了台北一些同樣是人少安靜的酒吧/日式酒吧,只是自己仍未嘗試過,一方面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懂酒,能去嗎,一方面覺得那些地方好高級,自己並沒有那樣的素養;不過日式酒吧的規則明確這點倒是很喜歡。也許想念的喜歡的是那個吧檯,自由的,不會有他人眼光的,可以近距離看著調酒師閃閃發亮的,可以認識新的酒,可以自己閱讀,可以聽見不同世界的常人生活,像一種家常一樣,不會為了賺錢一直勸酒,同樣的經典調酒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製,還有許多細節;還有那段時間我可能也添了不少麻煩。 53結束之後也就只有去台南時候去了algae bar,這半年多的日子裡都沒有再去過酒吧/吧檯,也是疫情也是其他諸多個人情況因素;不過房間裡的酒倒是一直都夠著,也是很多個人情況因素;沒有酒友可能也是一點。扯遠了。

9.喜歡塔羅,但真的沒有認真涉獵過,或許喜歡更多的是牌卡本身/畫面,而非引言星命,最多也就只到認識牌名這樣的粗淺。

其他忘了的流失在思緒裡的就這樣吧,上面這些喜歡,能夠稱的上喜歡或興趣嗎,明明只要跟那個圈子裡的人一聊就會發現自己根本什麼都不懂,這樣還能說是喜歡嗎,這樣的疑問,如果自己覺得是喜歡那就是吧,是不是都是這樣說的,說與接受也又是不同的層面。

睡太少,眼睛視線又模糊不是很清楚,上次健檢醫生警告過自己的眼睛退化得比同齡的人快,要減少各種消耗;類似那時候骨密說長遠來看骨本不足一樣的感覺。對於生死無感,沒有依戀,只是希望瀕死之際不要太痛苦,這樣是好的嗎。真正不願意的是各種拖磨。

致 29歲11個月又N天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淋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